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商鋪已死

中午 12:00,伏案半天的白領起身成群結隊,走出深圳南山華潤城寫字樓去吃午飯。

按理說,他們應該擠著本就不多的午休時間,就近選擇寫字樓下、緊靠主幹道銅鼓路的底商。可是這些底商交付幾年之久,至今還沒有迎來它的第一位租客。

商鋪的玻璃上包著廣告封紙,上面寫著招租熱線,從裸露的地方透進去看,依然是最原始的毛坯狀態。

而在這條冷清的商鋪一路之隔的南邊,是深圳最大的網紅商場——華潤萬象天地,由號稱中國最懂商業運營的華潤 " 萬象團隊 " 打造。

不同於一般隻滿足吃喝玩樂的 mall,它還引入大陸第二傢誠品書店 ( 第一傢在蘇州 ) ,還有優衣庫、小米的全球旗艦店,華為的全球超級旗艦店正在緊張地進行內部裝修。

在這條冷清的商鋪一路之隔的西邊,是早在大沖村拆遷成為華潤城之前,就已非常成熟的老小區商圈,青梧路邊上的湖南蒸菜、陜西肉夾饃、沙縣小吃的店,組成一條人均消費不會超過 25 元的低端美食街,生意也是紅紅火火,非常喧鬧。

一邊是現代化、擁有強大資本運營的 mall,一邊是舊有的成熟商圈,夾在中間散租的寫字樓和住宅底商,大品牌看不上,小品牌租不起,難受極瞭。

而這,正是現在無數商鋪的尷尬縮影。

南山區的分裂世界

商鋪向來是一片韭菜收割地。

勸你買商鋪的人,會滔滔不絕地給出下列建議:

1. 看地段買商鋪 ;

2. 越老的商鋪越值錢 ;

3. 社區底商有穩定人流量 ;

4. 看開發商品牌 ;

5.……

最後他們會給你灌輸,隻要遵照以上建議,就能買到金鋪,躺著也能賺錢。

這是真的嗎 ?

以深圳南山高新園一帶的商鋪為例,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商鋪致富,條條財路行不通。

1、繁華地段上的冷鋪

案例:銅鼓路上的華潤城潤府底商

商鋪是華潤城的底商,開發商實力不薄。

樓上的華潤城一期和二期分別建於 2013 年和 2014 年,距今五六年之久,可見已是「熟」地。

位置更是優秀至極。周邊幾個入住率極高的樓盤,街對面是大商圈華潤萬象天地,更不用說地鐵口、一圈入駐率極高的甲級寫字樓。

但是,大商圈、開發商品牌、地段、入駐率高的樓盤等等都沒有挽救它的冷清。

街角的商鋪還沒有開業的跡象,中午時分的街道空無一人。

而街對面,華潤萬象天地不時有人成群結隊地出來,或打車,或向反方向的地鐵口遠去。

從百度的熱力圖上,會更直觀地看到這些商鋪與周邊的火熱人氣格格不入。

如今,這些商鋪已經在某些大業主的手裡,售價約 30 萬 / 平米,小小一間商鋪總價超千萬。而樓上住宅的價格約 10 萬元 /m²,貴瞭 3 倍。

商鋪月租大概可以收 1000 元 /m²,中原地產的置業顧問幫我算瞭一筆賬,如果能招租,它的投資回報率大可以有 4% 左右。

某些商鋪帶租約,比如街角就準備開一傢高端酒莊。不過,我還是存有疑慮,它是否真如置業顧問所說,能夠輕而易舉地租出去。

2、旺鋪周邊的老街道

案例:泰陽矽谷公寓下的社區商鋪

相比之下,青梧路邊的商鋪人氣很旺。

晚上 10 點,雖然剛下過雨,但還是有不少人坐在店裡吃宵夜。旁邊的一個簡陋的烤肉小攤,還有兩個人在排隊。

在百度熱力圖上,你可以看見青梧區域一片藍,隻有這一帶的底商突如其來一片紅,可想而知它的火熱。

泰陽矽谷公寓建於 1989 年,30 年的老商鋪比周邊的新建商鋪便宜瞭不止一點點,均價約 10 萬元 /m²,和住宅的價格相當,150 萬到 200 萬就可以把一間商鋪收走。

當然,這個便宜的老商鋪租金也不高,每月不到 200 元 /m²,一間 25m² 的商鋪月租大概 4500 元,而這個價格幾年來並沒有太大漲幅。

租金低廉,自然吸引瞭不少小生意。比如 35 塊錢包做洗剪吹的發廊、專賣棉被枕頭拖鞋的雜貨店、賣各種香煙飲料的雜貨店、把廚房搬到街邊的小吃店 ……

一傢蔬菜商店的老板告訴我,他們隻搬來兩個月,花瞭一點點裝修費,就把這傢店倒騰起來瞭。其實,這傢店隻有兩三個放蔬菜的大櫃子。

這裡路不寬,也不好走。

如果開車,車輛要慢慢挪入這個小街區,當心別碰著路邊停著的小轎車、共享單車或者當鋪老板的三輪車 ; 如果走路,要不時低頭,留意一下突然凸起的面磚,或者不小心陷入水坑。

這一帶的環境也是極不友好,發黴的垃圾桶被棄置於路邊,隔著屏幕也可以聞到它散發的氣味。

這裡是深圳南山區高新園,房價 8 萬 /㎡打底,而舊小區底商,相對低廉的租金給瞭這些小店喘息空間。

商鋪之大坑

新鋪不旺,旺鋪不新。

人流量稀疏、周邊環境落後 …… 你又怎麼指望提高商業逼格,借此提高租金呢 ?

這絕不是深圳獨傢,全國上下一抓一大把,三四線城市更是綿綿不絕。

90% 的商鋪投資都是炮灰。「十鋪九坑」「一鋪坑三代」早已不是什麼行業秘密。

如果商鋪出租的話,你會為招租發愁,為空置率擔憂。

就算能租出去,這幾年的商鋪回報率已經不高瞭。

10 年前投資商鋪是真的賺錢,每年大約能收 8% 的租金,12 年左右就拿回本金瞭。

但近幾年的數據卻慘不忍睹,大部分商鋪的回報率在 2%-5%,超過 6% 都算高瞭。

如果靠轉讓的話,高昂的稅費幾乎可以占去收益的一半。

再說瞭,現在買商鋪的人是越來越少。

因為不好賣,甚至衍生出瞭各種騙人的套路。

比如說,最近北京 [ 北京洛克時代 ] 商鋪為瞭哄騙客戶買商鋪,臨時造瞭一條美食街營造假象,坑瞭錢之後立馬人去樓空。

比如說,湘潭一開發商賣鋪位時明明承諾瞭回報率,但實際上卻子虛烏有,買主退款卻退不回 2 萬定金。

如今的商鋪,隻管坑,不管埋。

商業過剩的時代

從曾經的「一鋪養三代」,到現在的「一鋪坑三代」,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商業規劃太多瞭 !

一般來講,國際上認為人均商業面積最好在 0.8m²-1.2m² 之間。

2017 年的時候,中國香港的人均商業面積達到,此時的商業市場就已經是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

但是大陸地區卻嚴重超標:

上海人均商業面積 1.4 平

北京人均商業面積達 2 平米

武漢人均商業面積 3.1 平方米

昆明人均商業面積 4 平米

……

中國有 80% 的城市商業過剩。

這幾乎可以說是「商業成癮綜合癥」惹的禍。

供應量過剩,不僅催生出瞭產權隻有 40 年商業性質的公寓,寫字樓、商鋪等等都成瞭投資的重災區。

商鋪還有未來嗎 ?

如果說,這些多出來的商業是為城市的未來做準備,那麼就有必要問,未來真的需要那麼多的商業嘛 ?

未來,80% 的人會集中在 20% 的地方。

人口不斷向城鎮湧入已經成為瞭一個不爭的事實,像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的人口隻能越來越多。

同理,一線城市的商圈也不會遍地開花,而更多集中在某些片區。

除此之外,城市中心也在不斷轉移。比如,深圳的中心原本在羅湖,如今不斷西移,從福田,到南山。

區域的商業也隨著城市中心的變遷而改變。比如,羅湖商業的發展在不斷減弱,租金漲幅比不上崛起的南山。

一線城市如此,二三四線城市也更是如此。

當然,對於商鋪最大的沖擊並不是人口城鎮化日漸明顯,而是商業模式的改變。

商鋪的繁華,或許會讓你想起《清明上河圖》裡的沿河兩岸,它的繁華是商業帶來的。有商業的地方,就有商鋪。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

互聯網的沖擊之下,商業再也不需要靠著商鋪存在。

許多商傢會覺得商鋪租金太貴,而轉為網店。商業被嚴重分流。

與此同時,現在的互聯網經濟越來越發達,擠占瞭越來越多的實體行業。甚至,買蔬菜水果根本不需要到市場,京東生鮮一小時到傢。

盡管實體店不會消亡,但是它隻會越來越少。

二十年前「一鋪養三代」,二十年後淪為瞭「一鋪坑三代」,供應過量、需求減少的市場改變瞭它。

商鋪已死,真是讓人唏噓。

本文來源:大胡子說房(ID:dahuzishuofang),作者:大胡子李俊懷

查看原文 相關標簽 冠軍泉州選手男子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