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國際  >  正文

首位黑人女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逝世,托妮 · 莫裡森:“當她開口,整個美國洗耳恭聽”

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首位美國非裔女性得主托妮 · 莫裡森當地時間 8 月 5 日晚在紐約去世,她也是歷史上第八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妮 · 莫裡森生於 1931 年,上世紀 60 年代末登上文壇,她的作品情感熾熱,簡短而富有詩意,並以對美國黑人生活的敏銳觀察聞名。主要作品有《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柏油娃娃》等。她主編的《黑人之書》記敘瞭美國黑人 300 年歷史,被稱為 " 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 "。1989 年起,托妮 · 莫裡森出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創作,1993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給她的評價是:" 在小說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詩意的表達方式使美國現實的一個極其重要方面充滿活力 "。美國媒體曾評價她道:" 當她開口講話,整個美國都洗耳恭聽。"

托妮 · 莫裡森的父親是船廠焊接工,母親在白人傢幫傭。為瞭逃避種族歧視,父母從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遷徙到美國南方,又為瞭工作遷移到北方。父母都為黑人文化感到驕傲,托妮 · 莫裡森從小在傢裡學會無數黑人歌曲,聽過許多南方黑人的民間傳說。在黑人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她讀遍與此相關的書籍,尤其對文學有興趣。

大學畢業後,托妮 · 莫裡森曾在紐約蘭登書屋擔任高級編輯,為拳王穆罕默德 · 阿裡自傳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傢的作品出版竭盡全力。1969 年,莫裡森的處女作《最藍的眼睛》發表,此後,她經常應邀撰寫社會評論,為黑人的利益而呼號;1988 年起出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同年,她的作品《寵兒》獲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寵兒》的主人公之一賽特在經歷瞭逃跑反抗之後感到命運的無奈,決定不再讓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於是親手割斷瞭嬰兒的喉嚨。既然種種反抗都隻能換來無奈的結局,隻能通過死亡換取真正的自由。這一情節來源於史實,莫裡森通過奇幻的手法使這一瞬間撕心裂肺的絕望定格於世界文學史。

2012 年,托妮 · 莫裡森發表第十部小說《傢》,這也是她的最後一部長篇。莫裡森的作品均以美國的黑人生活為主要內容,筆觸細膩,她將小說創作與民族解放使命聯系起來,用她的筆淋漓盡致地描繪瞭當今黑人民眾的生存境遇,從中揭示出霸權文化對少數族裔文化的破壞。不僅如此,她還力圖通過文學話語呼籲黑人知識分子轉向黑人民族文化本身,從過去那些被白人主流文化鄙棄的傳統中重新建構民族意識。同時,身為一名女作傢,莫裡森又憑借她獨特的女性視角,依托其特殊的女性經歷,把黑人女性尋求自我的歷程和重構黑人民族意識的進程緊密相連,形成交互共進的發展趨勢。

在莫裡森所有作品中,黑人角色反抗命運付出的最大代價之一就是傢庭和親情。對於非裔美國奴隸而言,遠離故鄉,維持傢庭聯系是他們智慧和堅韌的結果,也意味著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因此,由於反抗命運而失去 " 傢庭 " 這一珍貴財富,成為莫裡森作品對黑人命運的無奈嘆息。托妮 · 莫裡森的 10 部長篇小說都曾在中國內地出版簡體中文版,獲得讀者喜愛。

欄目主編: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